(通讯员 刘俏 记者 丁悦)为加深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3月22日,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国际教育学院)组织来自孟加拉、蒙古、科特迪瓦、几内亚比绍、摩洛哥等国家的50余名来华留学生,赴大庆市4A级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大庆博物馆”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活动以“三全育人聚合力,文化交融促成长”为主线,依托“留学东油”品牌项目,通过沉浸式参观让来华留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大庆的地域文化。
在大庆博物馆里,古生物标本、动物化石、猛犸象化石让留学生们赞叹不已。在第三展厅,辅导员杜琳琳用英语为大家讲解大庆远古人类的生存环境、灿烂的青铜文化及辽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来自蒙古的门亚表示,此次参观让他感受到课本里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变得鲜活,古人的智慧与东北黑土地的生态变迁令人惊叹。

此次活动特别邀请我校“五洲文化交流协会”的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一起感受大庆文化。科特迪瓦留学生阿布多与中国学生赵佳俊共同操作交互设备,利用AR技术重现远古猛犸象迁徙场景。阿布多表示,这种跨越时空协作,就像不同国家青年的合作。

此次活动党员教师与留学生结对同行,在参观中融入中国故事、对大庆历史作双语讲解,让留学生深刻感受到大庆的历史和文化。来自孟加拉的留学生梅发表示,看了五大湖的变迁,才知道大庆为什么会有很多石油,看到曾经那么多动物走向灭绝,如何保护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创建和谐的生态环境值得深思。
此次文化之旅拓宽了来华留学生的视野,通过具象化的历史叙事与互动实践,增进了他们对大庆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认知,为中外大学生搭建了交流互动的平台。未来,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国际教育学院)将持续创新留学生第二课堂形式,将“三全育人”教育融入文化体验,帮助留学生成为知华、友华的文化使者。助力我校国际化办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育更多青年桥梁。


(图/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国际教育学院))